“风速五级”、“温度37度”、“履带吊工况良好”、“构件变形量符合设计要求”、“登高车工况良好”、“人员就位完毕”……随着对讲机里各工作组平稳地将情况逐一说明,8月13日,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校园建设项目永久校区2号地块-三期(体育组团)项目篮球馆迎来了钢结构首吊,随着一声铿锵有力的指令——“起吊!”响彻全场,多日来,项目团队在烈日炙烤下所付出的每一分努力、每一滴汗水,都凝聚在了这一刻,这不仅仅是对技术实力的展现,更是对项目团队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精神的认可,8月16日,7榀桁架全部安全吊装完毕。
自今年3月份起,跨越了150多个日日夜夜,二建钢结构项目团队在东方理工大学(暂名)项目的上海建工标段、浙江二建标段及中建八局标段中,以严谨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从图书馆穹顶、食堂屋面钢结构大跨度管桁架到体育馆45米鱼腹式钢桁架的吊装,一步步稳扎稳打,推荐项目建设进度,在三个标段的建设中,各个岗位都全力以赴,其中几位管理人员的故事平凡又感人。
陈锡贵:老安全员的朋友圈日记,记录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坚守
2024年是陈锡贵从事项目安全管理的第37个年头,37年的风雨兼程,他见证了行业的变迁,更见证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日益重要。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始终如一地坚守在岗位上,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为项目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为了记录下这份坚守与付出,陈锡贵选择了一种特别的方式——朋友圈日记。每天,他都会抽出时间,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安全感悟以及那些看似平凡却又不凡的日常。这些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掷地有声、句句真情,让人感受到他对安全事业的认真负责、热爱执着。
在陈锡贵的朋友圈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深入工地一线,仔细检查每一处安全隐患的身影;可以听到他在安全教育会上,耐心讲解、循循善诱的声音;更能感受到他面对突发事件时,冷静应对、果断处置的魄力。“钢梁上的多余螺栓螺帽,必须及时清理干净”“脚手架扣件松动,立即联系班组加固,确保问题不过夜”这样的细节处理,是他对安全工作的严谨与细致。“莫把习惯当标准,制度才是真标准”、“不努力,无上进;不拼博,无奇迹”、“项目工程施工质量不是百年大计而是千年大计”,这些安全金句是他对安全工作的深刻理解和高度重视。这些点滴记录,不仅是他个人心路历程的见证,更是对项目部安全管理工作的一种生动诠释。
每天的工作结束后,陈锡贵都会认真整理安全日志,对当天的巡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这种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精神,使他在安全管理的道路上越走越实、越做越好。
“黝黑项目副经理”陈赞、“胖墩施工员”张勇、“全能型选手”马路遥:来项目后瘦了20斤。
项目副经理陈赞,面对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技术要求高,工期紧的实际情况,毅然请缨,下沉一线管理项目。5月初就位,3个月的时光,让他肤色从黄到黝黑,据他回忆,项目建设“最痛苦”时期是在浙江二建标段中对食堂屋面钢结构大跨度管桁架的吊装工序,需要用到800吨的汽车吊,从方案论证到实际吊装,安全、进度、人员调配等,都是要深思熟虑的部分,一点不得松懈,他只记得那几个晚上,自己都是带头作表率,和一线团队通宵作战,工地现场的灯光,比星光要更灿烂。
作为项目中的施工员,张勇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精准度与安全性。每天,他都要手持精密的测量仪器,穿梭在尘土飞扬、噪声不断的施工现场。烈日下,他的额头常挂着豆大的汗珠,衣服也被汗水浸湿,但他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与张勇相比,马路遥的工作同样不轻松。作为项目中的全能型选手,他需要处理项目各种繁琐的事务,从资料、劳务、合同到资金管理,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他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马路遥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地工作,不仅要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还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紧急任务。
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及每天在项目现场步数天天几万步的情况下,却让以上三位收获了“意外惊喜”:都瘦了15斤。
当项目接近尾声,回望过去的五个多月,他们心中充满了感慨与自豪。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段减肥的旅程,更是一次成长的蜕变。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挑战,他们都将以更加健康、自信的姿态去面对,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上一篇:公司援藏拥军项目顺利交付
下一篇:无